7月12日,中國風景名勝區數字化建設論壇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隆重開壇,國家建設部、湖南省建設廳領導及來自全國24個數字化建設試點風景名勝區有關負責人共120余人濟濟一堂,圍繞“共享現代信息技術,共創現代管理機制,共建現代一流景區”這一主題展開研討。武陵源是2005年12月被國家建設部確定的全國2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數字化試點單位之一,在論壇上交流了數字化景區建設的先進經驗。 2005年以來,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按照國家建設部《國家風景名勝區數字化建設指南》的有關要求,以提升旅游整體素質、建設世界旅游精品為目標,將數字化景區建設作為提高世界遺產保護科技含量、景區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狠抓落實,著力實施“數字武陵源”建設工程。
武陵源于2005年即著手編制《數字武陵源規劃》,并于2006年4月通過了省級評審,為“數字景區”建設繪就了科學發展的藍圖。依照“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方針,以網絡建設為基礎,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龍頭,遵循經濟、實用、先進、開放、安全和可擴張性的原則,武陵源投資近1億元實施“數字武陵源”建設工程。其工程內容可用“一二三N”來描述。“一”是指一個門戶,即建立統一的門戶入口;“二”是指兩個中心,即建立武陵源數據中心和指揮調度中心;“三”是指三個平臺,即網絡平臺、安全平臺、應用支撐平臺;“N”是指N個業務系統,主要包括環境監測系統、生物資源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網上預定系統、呼叫中心、多媒體觸摸屏導覽系統、語音導游系統等十多個業務系統。這些業務系統分布在數字景區、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三大應用領域中。該工程分四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06年)為起步階段, 第二階段(2007年)為全面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8年)為鞏固提高階段,第四階段(2009-2010年)為系統提升階段。其核心目標就是,通過“數字武陵源”工程建設來全面提升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競爭力。
于今年1月完成的一期工程投資1200萬元,建成了“一個門戶、兩個中心、三個平臺”,“數字武陵源”雛形初顯。目前,武陵源已建設完成規劃監測系統、森林防火系統、環境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GPS車輛調度系統、多媒體觸摸屏導覽系統、LED大屏幕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電子導游系統、電子門票管理系統等10個系統。武陵源景區森林防火、環境監控點多達50余處,實現了世界遺產保護的數字化;觸摸式電子門票管理系統,增加了旅游門票管理的科技含量,也為游客快捷地進入景區創造了條件;中、英、韓、日四種語言版本的多媒體電子觸摸屏導覽系統和語音導覽系統,為游客隨時了解景區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中、英、韓、日四種語言版本的電子商務網站已經啟用,門票網上預定系統與銀行在線支付的對接調試工作也已完成;武陵源政府公眾信息網的改版升級和OA政務辦公系統、公務電子郵件系統等項目也均已完成,可供個人和單位在公眾門戶網站上訪問各類公開信息,并在線辦理和查詢政府提供的各類公共服務。
作者:胡少叢 責任編輯: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