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
主頁 >> 長沙民俗百業行風 |
長沙民俗百業行風
|
 |
發布時間: 2006/11/11 8:16:47 閱覽: 2135次 來源:
張家界景點視頻 |
 |
|
|
長沙百業,歷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就能生產精美彩陶;5000年前湖南即有建房、紡織、玉器加工業。長沙地區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名冠江南,蜚聲海外,據考證,多為本地產品。春秋戰國時期,長沙的冶金、鑄鐵,銅鏡制造,絲織、琉璃、竹木生產,油漆,繪畫,印染,刺繡及樂器、衡器、武器生產等均高度發展,居國內乃至世界的領先水平。其它如造船、造紙、造墨、中醫藥等行業亦悠悠干載,源遠流長! 長沙百業,都有各自崇奉的祖師爺,如陶業尊舜帝為始祖,銅官誓港一帶,每年六月初六日為敬始祖日,用8人轎抬舜帝像周游各窯,演戲吃“廟酒”。丁字灣“龍潭寺”內則有魯班殿,每年五月初七魯班誕辰舉行慶典,因石業尊之為始祖,泥木工亦尊魯班。其它還有鐵匠奉老子,釀酒業奉杜康,米業奉神農,裁縫尊軒轅,民船業敬楊駟將軍……各有取義。如戲班業供奉唐明皇,因其創建梨園;酒席業供奉易牙,因易牙會做菜;經溝業敬夏禹,取其疏河治水之義,等等。 不論城鄉,投師學藝必寫“投師字”,辦“進師酒”,藝成辦“出師酒”,這樣方可得到社會的承認。學徒3年,第一年幫師傅做家務,第二年才學藝。學生意的先學打包、裁紙等,第三年才能站柜臺。一般學徒期滿仍要幫師傅做一年。 鄉下工匠多做上門工,每年年初先到工夫較多的雇主家做一兩天,叫“開市主”。然后再到其他人家做。工錢分端午、中秋、年關3次結算,不付清工資,中途不能換人。匠人正月第一次上門做工,主家須送“出行包封”。匠師每日收工,要帶一件工具回家,如木匠帶斧頭(名開山子),磚匠帶砌刀,裁縫帶剪刀,謂可“鎮邪”,或說“不忘祖師爺”。 各業的行話和習俗各具特色。如木匠分大木、小木。起屋、造船、造筒車、做棺木為大木,做農具家具為小木。大木開工竣工都要送包封。擱梁叫封棟,由兩個木工分立東西兩端頌吉祥語,叫“喊彩”,并將主家的糖果從上往下撒,讓看熱鬧的搶食。制作棺材,叫“起千年屋”,完工之日要“犒匠”。做結婚家具和嫁妝,對木匠、彈匠、裁縫等匠師都要打包封。理發俗稱“剃腦”、“剪頭”,需取耳。剃頭師一般會按摩,頭歪肩腫之類,經其“放睡”(按摩頭領部)馬上就好。剃頭師通常隔10天上門服務一次,年底并付工資,對當年生、死的“算來不算去”,即年內死亡的免收,年內出生的男嬰收全年工資。開店做生意叫“開鋪子”。新店開張,要張燈結彩,鳴放鞭炮,大宴賓客,貨價以七、八、九折出售,叫化子往往乘機“打秋風”(討錢)。設點擺攤,俗稱“擺攤子”。挑貨搖鼓販賣百貨者稱“貨郎”,俗稱“挑雜貨擔”。鄉下人買東西有賒帳之習,一般到逢年過節時算清。 城內百業皆有行業組織,多稱公會,如翠湘公會,即古董業的組織;萬育群生會是南貨業的組織。其它還有茶葉公會、瓷業公會、紙業公會等近60家。還有叫公所的,如淮南公所是豆腐業的組織,梅葛公所是裱業組織,還有米業公所、鐵業公所等近20家。也有叫同業會、某某宮、某某堂、某某廟等名稱的。至民國時,這樣的行會組織估計在百數以上,真是百業皆有所。這些公會、公所、宮、堂、廟等均須向官府呈報備案,目的是維護本行業的利益,調解行業內部糾紛,具有一定的執法性質。如凡開錢莊,必由錢業公所核實資本總額,并取得5家錢莊聯保,報官府備案,方可設字號辦理轉帳、貼現、兌換、抵押業務。挑擔、推車者要加入“腳行”、“籮行”。沒有“籮折”,不準在港口碼頭挑籮。未入“轎行”者,不準抬轎進城。轎子放空回程,不得降價搶接乘客。大木行、細木行、圓鑿木行、車木行、鋸木行、雕花木行都只能按木業公會議定的范圍經營,不能越行。豆芽菜業則規定了各家游街發賣路線,如越街叫賣,可按行規奪其扁擔,交公會處罰。又如算命業確定了盲人與明眼人經營的差別,盲人游街算命可拉二胡,也可打小鑼,沒有地域限制;明眼人算命只準彈三弦,穿行僻街小巷,否則盲人可舉棍亂打,明眼人不得回手,如回手,可交官府究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