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家界建市20周年系列報道之十九 |
|
發布日期:2008/8/30 15:40:48 來源:張家界日報 作者:段曉輝 |
|
|
慈利縣高峰鄉農民黎躍進,是全鄉遠近聞名的反季節蔬菜種植大戶,他種植的反季節蔬菜遠銷益陽、長沙、浙江、廣州等地。對于反季節蔬菜的種植,黎躍進已有10余年的經驗,這10多年里,他種植的反季節蔬菜從豐收之后找不到買家,到聯系客戶走向全市各個區縣,再到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實現年收入近10萬元……黎躍進感嘆道:我的致富之路離不開信息通訊的幫忙! 從固定電話到BP機,從BP機到移動手機,再從移動手機到電腦寬帶,通訊手段的不斷發展,黎躍進每次都及時跟進。他從一個扛鋤頭的農民,逐漸學會了跟買家通過電話、短信洽談生意,學會了從互聯網上搜索反季節蔬菜的實用技術、病蟲害防 治、水土保持、農機維護、農業氣象等各方面的服務信息,甚至托人建設自己的產品銷售網站,如今的黎躍進,已經成長成為真正具有現代化意義的“數字農民”。 20年來,我市通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市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正隨著通信的發展快步走進數字化。從固定電話到尋呼機,從尋呼機到手機,再從手機到互聯網,在信息化網絡的大潮下,曾經的“遙不可及”的距離已經變得“近在咫尺”……
尋呼成昨日黃花 固話轉入農村市場 “有事兒,呼我!”10年前,許多張家界人腰間都少不了一個尋呼機。在“固定電話+尋呼”組合下,人們覺得生活一下子方便了很多。1998年,全市無線尋呼用戶已達3.79萬戶,在市民對尋呼的強勁需求刺激下,電信尋呼臺、聯通尋呼臺等一批批尋呼企業紅紅火火。然而時過境遷,人們回頭猛然發現,在手機等新一代通訊工具的強勢沖擊下,尋呼在我們身邊已悄然隱退。至2002年底,更多市民把它列入通訊工具中的“刪除”項目。 盡管8年前張家界城里人“家有電話”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但在農村地區,固定電話仍有廣闊的市場。據張家界電信統計,1988年,全市農村電話只有1057部,農村90%以上的行政村為通信“盲”村,農村電話普及率僅為1.66%。而到2008年,全市100%行政村通了電話,農村寬帶上網近萬戶。截止2008年全市互聯網用戶達到5萬多戶,電話用戶30多萬戶。全市電話總戶數增長了174倍,通信業務收入同1988年相比增加了近100倍。 移動電話發展迅速 手機消費成日常支出 用手機接聽電話,用手機短信互致問候,用手機上網瀏覽,用手機收發電子郵件,用手機聊QQ打游戲……短短幾年時間,手機就以其攜帶方便、功能多樣、價格實惠等優勢,迅速融入到張家界人的生活當中,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通訊工具。 然而在10年前,普通市民擁有手機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時,少則兩三千元、多則上萬元的“大哥大”手機和50元月租的固定資費,對于許多當時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的用戶來說大都難以承受。據市移動公司統計,1999年分營時,張家界移動用戶僅為8000多戶。 多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GSM、CDMA、小靈通等品牌資費逐漸下調,在移動、聯通、網通等服務商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手機用戶數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長,目前全市移動手機用戶已達到了41萬戶,運營年收入由4000萬元增長到年收入超過2.5億元。 如今,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城鎮還是農村,手機都無處不在。手機常換常新,話費列入日常支出,手機已變成市民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 寬帶網絡助推旅游 全市快步走上“E”時代 21世紀初,當一些小區居民率先搭上信息高速路、住進寬帶入戶的居室時,他們并未想到這樣的生活竟在隨后的幾年里迅速普及全市。自2000年電信開通寬帶以來,我市的數字化建設飛速前進。2002年全市電信寬帶IP上網戶數達1.65萬戶。2008年底,我市電信農村寬帶上網近萬戶,全市互聯網用戶達到5萬多戶,其他大量通過各種上網卡、公用賬號撥號上網的流動用戶更是難以計數。 正在通過互聯網與深圳一家公司老總接洽來張旅游事項的張家界旅游網工作人員朱萬璋告訴記者,通過網絡提供的方式聯系直接聯系旅行社,工作效率要比過去快了很多。很多朋友來張家界旅游,每次都是通過網絡聯系旅游事項,住什么酒店、游哪條路線、都安排得非常細致。朱萬章告訴記者,目前,現在全市專業的旅游網站已經超過150家(在全國同級旅游城市中名列前茅),幾乎所有具備一定實力的旅游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這些網站將景區、飯店、導游、門票、旅游車隊、民航、火車、氣象及旅游產品均納入了網絡服務管理,從而成為我市旅游業信息化的最新亮點,在充分展示張家界的形象與風采的同時也促進了旅游業的大發展。 隨著“金財”、“金盾”、“金稅”等工程的實施,部分單位實行了內部辦公自動化,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部分企業為擴大招商引資渠道,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現有資源,率先開通了自己的網站,慈利江埡溫泉、萬福溫泉網站的開通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創出了旅游品牌,部分鄉鎮開通了政府信息網站,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2007年,分公司著力推進社會信息化,建設了張家界市網吧監控、桑植電子政務、平安城市、慈利平安城市、數字武陵源二期等工程路。 通訊技術幫手種植 “鋤頭農民”變“數字農民” 2007年,當桑植縣陳家河鎮柑橘種植大戶劉志忠正在為手中庫存的柑橘銷售而發愁時,突然收到張家界移動分公司開辦的“農信通”發來的購貨需求信息,通過短信提供的電話聯系客戶,1萬余公斤柑橘很快被訂購一空。他感慨地說:有了“農信通”,我們就方便多了,這樣一條普通的短信就讓自己一次性增收了近萬元。 近幾年,隨著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該鎮安裝了農村信息機,通過信息機可以向“農信通”平臺發布各類特色產品信息,利用廣闊的移動通信渠道實現產品信息對目標客戶的有效傳遞。剛開始,村民們沒有想到,這農村信息機還能給他們帶來財富,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發了短信,沒有想到,財富竟隨著短信的傳遞不期而至。 如今,許多農民不僅知道用通信工具對外聯系推銷產品,還懂得從網絡上向外推介自己的產品,他們利用互聯網將世界上先進的種植培育技術收入自己的囊中,他們已經從過去“扛鋤頭的苦力”轉變為緊跟時代的“數字先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農民。 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引導下,建市20年來,我市通訊系統一直堅持大力扶持農村信息化建設。2000年以來,張家界電信對農村通信工程重點給予了投資傾斜,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全市農村通信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目前我市通電話的行政村達到1237個,與2000年比上升了21 %,其中慈利為540個,桑植為426個,永定區為251個,武陵源區為20個;全市88個鄉鎮(共94個)通了寬帶,占比93%,通寬帶的行政村達到262個。 不斷進步的現代通信,已讓我市快步走進網絡時代。 |
|
|
編輯: 【關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