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大民生舉措落實 張家界永定區百姓安康社會和諧 |
|
發布日期:2009/12/7 8:39:39 來源:張家界日報 作者:吳圣華 |
|
|
本報訊 今年以來,永定區繼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千方百計確保經濟“過冬”,民生不“過冬”,百姓安康,社會和諧。 一是進一步加大了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城市“兩房”建設,民旺家園、龍鳳園、民安二期等城市保障性住房順利推進,新建城鎮廉租住房1188套,啟動了民怡家園廉租住房建設項目,鳳灣廉租住房建設主體已完工。同時,還對對城市低收入家庭和低保家庭進行了認真摸底核實,落實了住房保障金政策,補貼廉租住戶1169戶。二是進一步健全了社會救助體系。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已落實農村低保對象6535戶13365人,比去年新增9715人、城市低保932人;城鄉醫療救助全面展開,已核定醫療救助對象1080人,發放救助金45.8萬元;落實五保供養2054人。三是進一步加快了勞動就業轉移。今年新增城鎮就業2681人,完成計劃的107.24%;新開放公益性崗位300人,“零就業家庭”實現了動態消零;穩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6372人,實施農民工技能培訓4150人。四是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攫B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共征繳社;8614萬元,新增參保人員16971萬人。五是進一步推進了醫療衛生事業。從今年4月份全面啟動了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全免費政策,嬰兒死亡率下降到5.43%;農村婦女免費婦科病普查達49413人,普查率達到87.56%;先后完成了教字埡、沅古坪、陽湖坪、后坪、四都坪、新橋6所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全年新農合參保人數達到267726人,參保率87%,132490人獲得補償,受益面達49.65%,補償資金總額達到2018.6萬元;啟動了新農合門診統籌,將門診費納入了補償范圍。六是進一步加大了危房校舍改造和新農村建設力度。今年共改造農村危房校舍4.7萬平方米,建好了1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已有7個鄉鎮、28個村建有簡易垃圾收集清運和處理設施,已建成省級生態村6個、環境優美鄉鎮1個,有3個鄉鎮、13個村正在組織申報國家級和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南莊坪社區獲評省級綠色社區。七是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今年完成各類水利建設3020處,恢復水毀工程800處,修建高標準防滲渠道30公里,興建田間渠道35公里,治理病險水庫8座;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43處,解決了2.78萬人次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建設完成農村通暢公路160公里、通鄉油路12公里;建成電氣化村14個、沼氣池2800口、能源服務網點23個;7個“五改一集中”,即改水、改廁、改廚、改圈、改浴和垃圾集中處理示范村建設進展順利。八是進一步推進了文化事業建設。全年送戲下鄉40場次,新建鄉鎮文化站3個、農家書屋34個,廣播電視工程“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舉辦了首個“全民健身日”活動。九是進一步改善了生活居住環境。城郊周圍、景區周圍、澧水沿線、常張高速、張青公路、張桑公路沿線綠色通道植樹造林建設有序推進,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全年實現優良天數342天,優良率93.7%;“全覆蓋”和“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十是進一步加大了“平安和諧永定”創建力度。建成了信訪接待大廳,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實行了區級領導大接訪制度;繼續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捆綁責任制和網絡化管理,群防群治進一步加強;公開招錄公安干警20名,專職巡防隊員400人,2000多名干部群眾參加社區治安巡防;開通了城區社會治安電子防控系統,安裝“電子眼”670個,實行了24小時治安監控;開展了一系列嚴打整治行動,社會治安進一步改善,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
|
|
編輯:admin 【關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