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搶救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碩果累累 |
|
發布日期:2008/9/28 10:04:19 來源:張家界新聞網 作者:戴楚洲 |
|
|
搖曳生姿的原生態歌舞,土家梯瑪祭祀盛典,神秘的符咒高腔調……在中國湖南國際旅游節上,大型山水原生態歌舞史詩《梯瑪神歌》在張家界寶峰湖山水舞臺上演,大湘西優美的少數民族風情和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深地震撼了來自斯洛文尼亞駐華大使馬里安·森森的心,在他看來,生活在這里的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已經成為張家界的另一張名片了。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及民族工作部門積極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采取多種措施,努力傳承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促進了文化繁榮,豐富了旅游內涵。 為搶救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桑植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文化名縣、旅游強縣”的目標后,組織文化局和民委指導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鄉(鎮)搶救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編印《桑植民歌精選》,舉行桑植民歌大獎賽,桑植民歌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桑植縣被中國文聯命名為“中國民歌之鄉”。該縣芭茅溪鄉舉辦了三屆民族文化節,澧源群眾表演了哭嫁歌和儺愿戲等原生態土家族歌舞,瑞塔鋪鎮每年組織土家、白族輕騎隊參加市城區元宵燈會。永定區委、區政府向省政府申報張家界陽戲和高皇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獲得批準。該區王家坪鎮馬頭歌隊多年挖掘土地戲和打鎦子等土家原生態文化,被國家文化部授予“民族文化藝術之鄉!痹搮^羅水鄉被省民委確定為民族文化聯系點后,多次組織群眾表演土家族茅古斯、薅草鑼鼓和潑水龍,今年還舉行了盛大的“六月六”活動。 為了充分展現民族文化的藝術性,我市還做了大量編印出書和音像資料的拍攝工作,先后拍攝了《張家界土家風情》、《桑植民歌(姊妹花)》、《張家界民歌金曲》和《湘西民歌精粹》等10多個光碟;編印了《桑植民間器樂精選》、《桑植民族舞蹈精選》、《桑植花燈戲演本》、《桑植民間曲藝精選》、《永定區民間傳統藝術作品精選》和《土家族歌謠選萃》等書籍。這些光盤和書籍的出版發行受到了廣大游客的歡迎和喜愛。 加強“文化營銷”也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工程。張家界土家風情園、老院子、秀華山館、大庸府城、普光寺和張家界森林公園、天子山、茅巖河等風景區常年為國內外游客表演土家民歌、擺手舞、茅古斯、花燈戲和三棒鼓等民族文藝節目,為旅游景區增添了“看點”。市政府在寶峰湖舉行了首屆“中國山歌節”,國內著名歌唱家龍仙娥和阿寶演出了經典的民族歌曲,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寶峰湖風景區今年為游客推出了湖南省第一臺山水實景演出,張家界大劇院、土風苗韻、夢幻張家界和魅力湘西等歌舞劇院為海內外游客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文藝節目,促進了文化旅游業發展。 |
|
|
編輯: 【關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