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進一步解決好文化特色問題 |
|
發布日期:2009/3/22 9:10:52 來源:張家界日報 作者:李少軍 |
|
|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賦予旅游文化內涵是旅游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我市文化資源豐富,但尚缺乏有效的挖掘、保護和利用,我們可以下大氣力加以挖掘、整理、包裝,將其有效地、巧妙地融匯于旅游項目和活動中。麗江市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值得我們借鑒。
首先是注重遺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是麗江旅游的核心產品。為了全面保留古城“小橋、流水、人家”的整體風貌和人文價值,麗江市先后出臺20多項遺產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投入10多億元巨資,按照“不添不減,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古城的傳統風貌,包括原有的城市形態、水利體系、歷史建筑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進行了保護和修復。2007年,麗江古城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麗江市保持特色傳統文化所做工作不僅吸引了游客萬千,也產生了重要的文化價值。
其次是注重文化保護。麗江市每年安排1000多萬元作為保護民族文化專項經費,并從2003年起,每年出資200多萬元,支付房租,請納西族文人、學者、手工藝者在古城傳道授藝,現已形成30戶納西文化傳播點。同時,還籌資800多萬元,編輯出版了《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100卷,現東巴古籍已被列為世界記憶遺產。利用世界銀行貼息貸款3000萬元,恢復重建了木府。此外,還投資1億多元建成了東巴文化博物館、國際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工程。
借鑒麗江市的做法,我市應大力挖掘文化底蘊,解決好文化特色問題。首先應加強民間民俗文化的整理和傳承,并逐步恢復大庸府城、九溪衛所等一批人文遺址,可以從一街一巷做起,這種工作不可以抱著功利的旅游開發態度,需要的是一種保護傳統文化的平和心態。其次就是在短期內努力把民風民俗融入到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中,大力營造文化氛圍。應充分挖掘和展示景區景點的文化內涵,積極組織游客參與擺手舞等各類文化活動;應統一賓館、酒店的建筑風格,將土家族的民族特色濃墨重彩地體現出來;應規定旅游從業人員必須著民族服裝上崗,讓游客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應加快發展演藝娛樂業,建設一批有特色、上規模、上檔次的演藝場所;應依托我們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謀劃一批旅游文化項目,確保旅游與文化的結合有抓手、有支撐,建立起旅游文化產業項目庫,提高旅游文化產業的招商水平,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與旅游文化產業的綜合開發。 |
|
|
編輯:盛克儉 【關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