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黨政代表團貴州考察系列報道之三 |
|
發布日期:2009/5/26 8:07:09 來源:張家界日報 作者:卓志華 |
|
|
遵義雖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城市,面積30762平方公里,轄2區2市10縣。但該市撤地建市也僅僅十年,該市在這短短的十年之中,城鎮綠地率年從1998年的19%提高到了去年的36.4%,中心城區建成面積拓展了一倍,遵義人自豪地告訴我們,遵義是真正“城在綠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園林城市。
遵義城市建設與管理現狀
1997年撤地設市后,遵義市按照“改造舊城、開發新區、南北拓展、東西貫通”的基本思路,圍繞拓展空間、完善功能、改善環境和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用經營城市的理念進行資產置換,充分發揮國家開發銀行信貸資金的拉動作用,在中心城區實施了一系列市政重點建設工程,使城市功能得到極大完善,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市的整體形象得到明顯提升。1998年實施的以老城紀念區為重點的保護性改造工作后,遵義市于2001年獲建設部“全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在城市建設中,遵義市緊緊圍繞建設“城在綠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園林城市目標,切實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管理,實施了中心城區10萬畝風景林和植物園建設等重點工程,對城市出入口實施了拆棚戶區建綠地游園改造,對市中心的公園、游園進行重點綠化。
目前該市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地率達37.3%,綠化覆蓋率42.1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44平方米,城區道路綠化普及率95%,城市公園綠地25處,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相結合,點、線、面相結合,市區與城郊相結合”的園林綠化體系,初步呈現出“規劃布局比較合理、綠化功能分區比較明確、公用設施比較配套、道路網絡比較完善、綠化美化比較得宜”的山水園林城市風貌。在規劃管理中始終堅持顯山、露水、透綠的原則,采取強有力措施保護城市天際線、湘江水際線和風景林區綠線,并在中心城區實行了“三個不批”,即城區風景林區周邊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建成區“見縫插針”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一律不批,對湘江河兩岸20米范圍內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97年以來,遵義市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活動為載體,著力加強城市管理,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為重點,以“安民、便民、樂民、康民”為目標,努力創建“四民社區”,把創建活動建立在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之上,使人民群眾通過創建活動得到更多的實惠,通過在中心城區十街八鎮范圍內開展“名城杯”競賽活動,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區“專業隊伍包大街,街道辦事處抓片區,居委會抓小街小巷”的責任體系。該市也于2005年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2007年7月18日,全國愛衛會正式命名遵義為“國家衛生城市”。目前,該市正在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活動。
遵義給我們的啟示
在遵義考察過程中,街道的整潔、市民的文明素質、城市的綠地率之高都給考察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有代表稱遵義的街道就如同打了蠟一樣的干凈,在城市中曾見到人與猴和諧相處的場面,也曾見過一老頭將煙蒂送了二三十米到垃圾桶的鏡頭,就是沒有見過諸如我們這個城市中亂扔亂丟亂潑亂搭亂建的不雅現象。面對遵義,我們要學的很多。
啟示之一: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同等重要。 按照市委、市政府出臺的《三年有改觀、五年大變樣建設綱要》,今年是實施綱要的第三個年頭,也是兩年后實現“大變樣”的關鍵一年。能否兌現“有改觀”的承諾,關鍵就看我們今年的城市項目建設完成得怎么樣。要加大規劃執法力度,落實“防、控、拆”三位一體機制,出重拳、下猛藥,徹底遏制市中心城區違法建設屢禁屢建的勢頭。職能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要強化屬地管理、重心下移和城市管理相對集中執法權制度,充分發揮區級政府管理城市的作用和積極性,切實強化各街道、居委會進行社區管理的工作責任,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扎實開展好黨建聯點扶建工作和黨員風采在社區活動,推進“城管進社區”,開展好平安、文明、和諧、無毒、衛生等創建活動,促進社區文明和諧。要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強化綜合監管執法,整合城市工作力量,扎實抓好“車子、攤子、渣子、牌子”綜合整治行動,要以“創建活動”為載體,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建立和完善“責、權、利”統一的工作機制,認真分析城市管理亂源,嚴格城市管理秩序,達到規范管理要求。
啟示之二:要彰顯城市特色,打造品牌城市。省委書記張春賢到張家界現場辦公的時候,就向我們提出了要求:要把張家界率先建設成為湖南最具特色的城市。為了落實張書記的指示,近年來,我們建成了大庸府城文化街、老十字街等特色風貌街,啟動了“四路”兩旁建筑“穿衣戴帽”工程,但是,這還不夠,還遠遠不夠。要著力提升城市特色,加快城市公園和公共綠地建設,凸顯城市山水生態特色;要繼續推進城市環境整治提升“穿衣戴帽”工程,按已經確定的統一風格對主次干道的公共汽車站臺、路燈及兩側的房屋進行綜合改造,對城市重要節點的標志性建筑及城市橋梁進行亮化、美化,彰顯地方特色;要為公路沿線農村村民建房提供風格統一而又切合實際的設計樣本,突出城市的土家族建筑風格的主色調,配套開發一些民族民俗旅游產品,彰顯民族文化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街區和專業旅游產品,培育特色旅游服務產品和品牌,不斷提升旅游服務特色,打造具有生態特色、民族特色和服務特色的特色旅游城市。 |
|
|
編輯:盛克儉 【關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