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武陵源區建設局踐行科學發展觀小記 |
|
發布日期:2009/7/3 16:06:42 來源:張家界日報 作者:李偉 |
|
|
6月的黃龍洞生態廣場陽光明媚,生機盎然,游人徜徉其間,其樂無窮。 黃龍洞生態廣場與停車場的建設是武陵源區重點抓好該區總體規劃貫徹實施的具體實例。 為建設與世界一流景觀相媲美的精品城鎮,區建設局把突出實踐特色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著力點和落腳點,用科學發展觀推動各項工作。 區建設局先后編制完成了高云片區修建性詳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楊家界景區詳規、黃龍洞停車場改擴建規劃、陽龍公路沿線風貌規劃、景區攤棚攤點整治規劃和景區外圍保護地帶規劃。規劃審批嚴格控制“三線”:即城市建設紅線、生態保護綠線、自然水體保護藍線。城市建設體現“南控北靠、西提東擴”的特點,突出“小青瓦、外挑檐、坡屋面、淺灰墻、轉角樓”的主體建筑風格,按照帶狀六組團、三片區、六溪組合布局。 為完善城市功能,武陵源區的重點工程建設工地成為區建設局的實踐課堂。武陵源區道路建設如火如荼,續建的高云路改擴建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31億元(其中工程資金4000萬元),完成工程量的29%;天子路完成立項、環評、選址、施工圖審查和拆遷調查摸底;武陵路東延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武陵源區實施城市美化、亮化、綠化工程以來,人行道全部用青石鋪裝,具有民族特色的478盞古華燈將夜色裝扮得流光溢彩,綠化堅持公共綠地、道路綠地、防護綠地、庭院綠地四措并舉,做到點線面結合、喬灌草搭配,目前城市綠地率37.31%,綠化覆蓋率44.9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18平方米,共創建成功38家省市級園林式單位。 為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區建設局新修的供水、供電設施和3座公廁、7個垃圾中轉站、2個污水處理廠和4條公交線路正常運轉。 區建設局逐步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把好初步設計審批關、招投標關、施工許可關、質量安全監督關、竣工驗收備案關,全面推行工程擔保制度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落實安全生產監管制度,受到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的一致好評。 |
|
|
編輯:盛克儉 【關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