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湖南網9月23日電(通訊員 吳勇兵 吳俊)9月下旬,有著“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美譽之稱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區”省級評定。這是武陵源區狠抓景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力打造“生態旅游之都”帶來的可喜成果。
武陵源區自2005年啟動“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國家級生態區”創建工作以來,通過深入開展“生態景區、生態農村、生態城市、生態社會”四級聯創活動,使該區整體生態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生態之都”的雛形己基本形成。近年來,武陵源區狠抓景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先后完成了近20萬平方米(構)筑物景區大拆遷,開通了景區環保客運汽車,建成了兩座污水處理廠,景區垃圾日產日清,核心景區污染源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時,該區大力加強生態資源保護,使核心景區連續49年無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紀錄,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7萬畝,封山育林16494.6公頃,核心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8%。此外,新建設沼氣池3800余口以及區地震臺和生態環境監測站。該區還積極推進城鎮生態化建設步伐,大力開展綠色賓館,環保友好企業、綠色小區等城市創建活動,先后投巨資興建了吳家峪生態廣場、黃龍洞生態廣場,對索溪河兩側的生態景觀進行了改造,并對城區街道、戶外公共場所等進行了大面積的綠化和亮化,真正體現了綠在城中,城在綠中。
該區還將生態創建拓展到農村,使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對35個村(居)陣地進行了改造和重建;大力組織實施了“三清”、“三綠”、“五改”工程,投資1.04億元建成通鄉(暢)公路154.6公里,全區38個村(居)通上水泥路。先后投資900余萬元解決了農村2.04萬人安全飲水問題,農村飲用水合格率達78%,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2%,清潔能源使用率達78.3%,共建成封閉式生活垃圾處理池209口;開展農業污染源治理。目前,該區共有4個鄉鎮被評為“市級環境優美鄉鎮”,31個村(居)被評為“市級生態村”;3個鄉鎮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5個村被評為“省級生態村”。大多數生態示范村依托生態建設發展旅游,建設生態觀光園,引得市民和游客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