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1951年元月15日止,除鎮壓一批罪大惡極的土匪外,湘西還關押著30000名土匪特和其他反革命分子。其余約60000人經集訓教育后遣返農村,依靠覺悟好的農民群眾共同監督勞動,解決好生活問題,使其安心生產,不再為非作歹。經過一段時間的管制,由農會評議,摘掉其“土匪”的帽子,還其農民的本份。
志愿軍赴朝作戰時,還先后帶走10000余名出身好,罪行輕,并有悔過表現的土匪,有的直接補入部隊,有的參加擔架隊和運隊。在抗美援朝作戰中,大多都有很好的表現,許多人還立了戰功,當了干部,沅陵寺溪口的土匪姜長祿,進入朝鮮后,作戰勇敢無畏,屢立戰功,在著名的上甘嶺戰斗中,他的一個連堅守陣地半個月,打死敵人近2000人,姜長祿四次負傷,榮立三等功;桑植縣當過土匪的張福祥,入朝作戰后,表現十分突出。在老頭山戰斗中,堅守陣地的4個戰士,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仍堅持戰斗,打退敵人多次反撲,立了大功;瀘溪苗族漢子符勝虎在朝鮮戰場上英勇作戰,先后立了大功一次,小功三次,并提升為志愿軍連長。在著名作家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寫到的十分慘烈的松骨峰戰斗犧牲的烈士中,就有近一半是湘西去的“土匪”。
原47軍139師政委袁福生曾說過,:這些湘西“土匪”特別能打仗,在部隊減員較大的情況下,還專門到湘西招了一批“上過山”的“土匪”入朝補充到正規部隊中去,使這些人的長處得以充分發揮。 |